当下,全球半导体行业政策已进入密集区,国内产业政策有望随着行业深化发展不断演进,朝着产业自主可控的政策目标不断前进。


图源:网络


中国台湾《产业创新条例》

☞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抵免方面
2023年1月7日,中国台湾地区所谓“立法院”三读通过《产业创新条例》第10条之2、第72条修正案,即俗称的“台版芯片法案”,针对半导体、5G、电动车等技术创新且具国际供应链地位公司新增多项优惠措施,自2023年1月1日生效,实施期为7年。

核心政策:政策主要集中在税收抵免方面,关键地位企业前瞻创新研发支出的25%可以抵税(优于此前的10%-15%);购置先进制程全新机械或装备费用的5%可以抵税,且不设上限,二者合计的抵减总额不得超过当年度应纳营利事业所得税额50%。


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支持计划》

包括补贴和抵税等政策举措,对国产设备采购补贴力度有望高达20%
2022年年底,网传我国正制定一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半导体产业支持计划。

核心政策:这1万亿的产业支持计划,是近期最大的财政激励计划之一,计划最早可能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施;分配时间为五年,大部分财政援助将用于补贴我国公司购买国内的半导体设备,主要是半导体制造厂或晶圆厂;这些公司将有权获得20%的采购成本补贴,旨在通过补贴和税收抵免来支持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活动。



美国《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


维持技术优势,吸引全球芯片制造龙头在美建厂


当地时间,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了《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完成了其正式立法程序。


《芯片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四点:
一、实现一个目标。该法案旨在帮助美国重获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为美国半导体生产和研发提供巨额补贴,推动芯片制造产业落地美国。

二、针对一个对手。芯片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中国数字经济领域飞速发展让美国政府深感“战略焦虑”。拜登政府为让《芯片法案》获取国会支持,反复强调“中国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必须将国家力量集中在与中国的竞争上。该法案限制获取美国国家补贴的公司在中国投资28纳米以下制程的技术,限期为10年,违令公司需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

三、落实两大计划
半导体行业资助计划。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价值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

科研资助计划。在未来几年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主要流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商务部和能源部等机构,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

四、成立四大基金。根据法案,美国将成立“美国芯片基金”“美国国防芯片基金”“美国芯片国际技术安全与创新基金”和“美国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分享政府为半导体行业提供的527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拨给“美国芯片基金”,用于发展美国制造能力的半导体激励计划以及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


欧洲《芯片法案》

☞加紧先进技术突破,抢占全球市场份额,降低依赖


当地时间,2023年1月24日,欧洲议会产业暨能源委员会(Industry and Energy Committee)以67票赞成、仅1票反对的压倒性决议,通过了《欧洲芯片法案》(简称EU Chips Act)草案及议会各党团提出的修正案。


根据该法案,欧盟将投入超过4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300亿元)公共和私有资金,用于支持欧盟的芯片制造、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希望欧洲在全球半导体市占率能从目前不到10%提高到20%,降低对于亚洲及美国的依赖。



日本《半导体援助法》

☞财政预算加码,设备补助提升

2022年2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对在日本国内建设尖端半导体工厂提供支援的《特定高度情报通信技术活用系统开发供给导入促进法(5G法)》等相关法案将于3月1日施行。


具体政策:只要申请企业提出的生产计划符合“持续生产10年以上”、“供需紧绷时能增产应对”等条件,最高将可获得设备费用“半额”的补助金。此外,日本2021财年预算修正案显示,约在半导体行业投入77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3亿元)。



韩国《K半导体战略》

☞扩大扶持力度,本土企业自强


2021年5月13日,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K—半导体战略》。据此,韩国政府将携手相关企业,至2030年在韩国构建起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K—半导体产业带”,建立起集半导体生产、材料、零部件、设备和尖端设备、设计等为一体的高效产业集群。

具体政策:未来十年,包括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在内的153家企业将在本土半导体业务上投入4510亿美,资金来自政府支持一揽子计划、税收优惠和企业投资承诺的组合。长期计划,韩国在2030年成为综合半导体强国,主导全球供应链。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