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可能正在使用黑洞作为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的优势,例如处理信息的速度比数字计算快得多,以及对解密的免疫力,使得先进文明完全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采用这项技术。虽然无线电波是搜寻外星智能 (SETI) 以检测技术特征的最常用工具,但研究人员建议探索潜在技术特征的“光谱”,包括定向能(激光)、中微子发射、量子通信和引力波,这在NASA Technosignature报告中有所描述。

十四个光子有效纠缠首次实现

马斯解释道,最新实验的诀窍是让一个原子发射出光子,并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让光子交织在一起。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将一个铷原子放置在一个光腔(一种电磁波的回音室)的中心。使用一定频率的激光,他们可精确地确定原子的状态,并通过使用额外的控制脉冲,特别触发了与原子量子态纠缠的光子的发射。通过上述方式,他们创建出一个由多达14个轻粒子组成的链,这些粒子通过原子旋转相互纠缠,并进入理想状态。

刷新记录!国盾量子接入176比特量子计算机

国盾量子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这不仅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记录,也是国际上首个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具有实现量子优越性潜力、对外开放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

启科量子发布国内首台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

展望未来,启科量子方面表示,量子计算机的工程化之路只是刚刚开始,尽管全球范围业内已具备制备数十至上百物理比特的能力,但对量子计算实用化有决定意义的还是逻辑比特。目前国内外量子计算机的逻辑比特数量仍然在10左右徘徊,需要持续进行技术突破。

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教育一体化平台“本源溯知”上线

本源量子团队技术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核心。该团队已先后研发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中国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中国首个量子计算云平台等。

科学家们为光子量子模拟器开发了有前景的构建模块

近日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与明斯特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合作开发了能够处理量子系统生成的大量信息的新技术。他们成功地将确定性单光子光源与专门创建的集成光子电路连接起来,该光源以极高的速度和速率生成量子比特。这些电路可以有效、快速地处理量子信息,而不会降低易受影响的量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