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刷新世界纪录!我国量子研究实现新突破

我国科学家日前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研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朱晓波、彭承志团队和北京大学袁骁等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成果7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项工作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刷新至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

十四个光子有效纠缠首次实现

马斯解释道,最新实验的诀窍是让一个原子发射出光子,并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让光子交织在一起。为做到这一点,他们将一个铷原子放置在一个光腔(一种电磁波的回音室)的中心。使用一定频率的激光,他们可精确地确定原子的状态,并通过使用额外的控制脉冲,特别触发了与原子量子态纠缠的光子的发射。通过上述方式,他们创建出一个由多达14个轻粒子组成的链,这些粒子通过原子旋转相互纠缠,并进入理想状态。

刷新记录!国盾量子接入176比特量子计算机

国盾量子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这不仅刷新了我国云平台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特数记录,也是国际上首个在超导量子路线上具有实现量子优越性潜力、对外开放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量子计算软硬件发展及生态建设。

韩媒:“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技术管制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美国经济专刊《巴伦周刊》最近报道称:“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技术管制让盟友感到不舒服。”英国经济杂志《经济学家》最新一期也指出:“美国越是想压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就越能促进中国自主研发半导体,美国的政策最终可能以失败告终。”

量子计算有望突破6G算力瓶颈

本源量子软件中心总监窦猛汉介绍,在此次最新研究中,针对5G现网中基站大规模天线参数的优化问题,本源量子通过有效建模、算法设计和真机验证,初步证明了量子算法在该类特定问题中的可行性,成为全国首个使用量子计算机真机进行通信网络算法验证的案例,实现了量子计算应用于通信网络的良好开局。

科学家们为光子量子模拟器开发了有前景的构建模块

近日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与明斯特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合作开发了能够处理量子系统生成的大量信息的新技术。他们成功地将确定性单光子光源与专门创建的集成光子电路连接起来,该光源以极高的速度和速率生成量子比特。这些电路可以有效、快速地处理量子信息,而不会降低易受影响的量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