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echEx 表示,可穿戴量子传感器可测量我们睡眠、运动和衰老时的大脑活动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开发可扩展的量子组件制造方法。例如,博世、弗劳恩霍夫等公司的研究也展示了如何采用 MEM 制造技术来进一步优化蒸汽电池生产。未来,每个晶圆上可以商业化生产更多器件,而不是通过试验线进行小批量生产。
谷歌量子人工智能提出 3 个案例研究,探索与药理学、化学和核能相关的量子计算应用
研究人员展示了未来纠错量子计算机在模拟物理系统方面越来越多的具体应用,展示了它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潜力。
量子计算: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提升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计算机使用0或者1的比特来存储信息不同,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作为信息编码和存储的基本单元。基于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种状态的相干叠加,即可以用于表示0和1两个数。推而广之,n个量子比特便可表示2n个数的叠加,使得一次量子操作原理上可以同时实现对2n个叠加的数进行并行运算
国产量子计算机“悟空”即将问世,离国际领先水平多远?
“悟空”的问世究竟有多大意义,与国内其它量子计算机有何区别?中国量子计算行业与西方尚有哪些差距?近日,本源量子的总经理张辉接受观察者网独家专访,透露了“悟空”计算机的更多细节,并深入探讨中国量子计算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量子技术的重要性、优势、安全风险以及颠覆性力量
人们需要通过量子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创新来克服量子计算中的误差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量子系统中发生的错误过程以及如何构建对这些错误更具弹性的硬件。与此同时,随着如今达到芯片制造能力的物理极限,需要改进软件以及如何实现某些算法。
我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6月2日消息,近日,我国首个量子信息技术领域国家标准《量子计算 术语和定义》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202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范了量子计算通用基础、硬件、软件及应用方面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为量子计算领域相关科研报告编写、标准制定、技术文件编制等工作提供规范指导
电冷却可以缩小量子计算机的体积 真空管效应可能会简化低温室
芬兰的科学家正在开发纯电子制冷方法,而不是泵送低温流体,这种方法可以证明更小、更简单,同时消耗的功率仅为当今系统的十分之一。
百度:发布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形成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量羲”
百度方面表示,这一系列成果和集成创新标志着百度打通了从硬件、平台到应用的全链条,实现了量子芯片到量子应用的转化,从而让量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只需下载一个APP,用户就可以体验量子计算,量子科技将不再“可望不可及”。